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资源部司局长访谈 | 海洋预警监测司副司长(主持工作)王华:筑起海洋灾害防御坚强壁垒

赵蕾 i自然全媒体 2021-02-01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网址:www.zrzyb.net


阅读提示

我国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筑起海洋灾害防御坚强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准确理解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中海洋预警监测司的职能?如何进一步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主持工作的副司长王华。


王华表示,此次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自然资源部为履行海洋防灾减灾职责组建海洋预警监测司,其主要职责包括“拟定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科学调查政策和制度并监督实施。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灾害预防、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发布警报和公报。建设和管理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组织开展海洋科学调查与勘测。参与重大海洋灾害应急处置”。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海洋预警监测司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科学调查领域的顶层设计,其次是不断提升海洋观测、监测、调查等基础能力,进一步完善海洋预警监测业务体系。同时,要统筹谋划海洋防灾减灾与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的衔接。


职能重构中海洋预警监测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王华说,经过多年发展,海洋观测、预警、减灾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填补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工作的法律空白。海洋观测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由海洋站网、浮标网、雷达网、志愿船、卫星遥感等组成的海洋观测业务系统,基本覆盖我国近岸、近海及部分重点关注海域。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的海洋预报体系。防灾减灾工作重心不断前移,海洋灾害风险防范业务体系基本形成。


然而,当前海洋预警监测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尚不完备。

  2. 基础能力需要加强,海洋观监测体系须进一步优化,深远海观测能力不足,海洋预报的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等工作尚未全面开展。

  3.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完善,涉灾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海洋观测活动的管理和协调仍须加强。

  4. 海洋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全球治理能力需要提升,国际海洋事务治理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不够。

  5. 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在海洋防灾减灾建设中的作用。


王华认为,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既保证业务的连续稳定,又有的放矢地实现创新和转换。以前海洋观测、预报预警、减灾等工作主要是针对海洋的物理环境和自然灾害过程进行的,未来应围绕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职责”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工作,比如说如何建设海洋生态预警体系,为有效保护重要、敏感和脆弱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支撑;如何加强海洋预警监测工作和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的有效衔接等。 


推进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的布局设想


近期,围绕海洋预警监测工作已经多次组织专题研讨,目的是明确定位,找准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向,协调推进观测、预报、减灾、生态监测预警和海洋科学调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理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处于关键环节影响业务发展的问题、需要长远布局的问题。


在海洋预警监测领域,要对海洋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基本情况,这是基础工作。要通过长时间序列监测发现问题,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判断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否处于正常状况,及时发出预警。同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方案建议。


下一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眼:

  1. 进一步理顺业务体系,在国家层面,跟其他涉灾部委做好衔接,在新的应急管理框架下,发挥好海洋预警预报的支撑作用,推进综合减灾;在地方层面,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积极发挥地方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海区派出机构的职责,形成统一有序、分工合理、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

  2. 积极落实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海洋灾害防治要求,实施海岸带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海堤,提高生态系统防御海洋灾害能力。

  3. 要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部印发的司局“三定”方案里首次明确建设运行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的任务,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海洋预警监测司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把业务链条的每个环节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近期开展四方面重点工作


对于当前工作,新的海洋预警监测司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海洋预警监测体制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以需求为牵引,观测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调查评价环环相扣、有机联系的业务发展链条。

  1. 要进一步提高海洋观测能力。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工程之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目前正在实施《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明年将启动编制新的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充分整合观测、监测、调查业务,形成三位一体业务布局。同时,从观测手段、观测要素、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海洋观测业务化管理,推进海洋观测数据共享服务水平,加强地方、部门相关行业管理,开展海洋观测能力和资源普查,实现充分整合。

  2. 不断提高预警报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应急预案的修订,根据海洋自然灾害和生态灾害各自的特点形成预案体系;重新梳理预报机构和业务体系,构建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的预报业务体系;充分利用数值预报、云平台、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开展海洋智能网格化预报业务系统、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保障系统建设,探索开展海洋生态灾害预警服务,提升预警报服务效能。

  3. 强化生态系统减灾功能。在风暴潮、海啸、海冰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基础上加强生态减灾,选取赤潮、绿潮多发区试点开展防治,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减灾功能,逐步掌握红树林、柽柳、芦苇、海草床等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的能力。指导沿海各地继续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重点防御区划定工作,推动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加强防灾减灾成果的信息化应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4. 完善海洋生态监测预警业务体系。优化海洋生态监测预警顶层设计和体系布局,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针对典型生态系统着手开展预警监测试点;建立管理规范,加强从事海洋调查监测的机构、船舶的统一管理;强化志愿船、遥感等装备和手段的运用,促进观测、监测、调查各项工作融合发展。


王华表示,作为自然资源部的一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积极发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建成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海洋预警监测能力;积极推动实现系统协同,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争取回答好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链接



订报啦!

订报啦!

订报啦!



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征订信息变更启事

  由于报社迁址,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征订相关信息已变更如下:

  1. 报刊征订电话:010-68047627   010-68047628

  2. 广告联系电话:010-68048051

  3. 因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为确保发行征订平稳过渡,收款单位暂保持原名称不变。

  4. 汇款方式:

  ★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开户银行:农行北京朝阳区安外大街支行

  收款账号:11041001040001553

  ★邮局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邮政编码:100860

  汇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国家海洋局)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2018年10月31日



本期编辑:赵志坤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